央行:进一步强化宏观审慎管理 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
时间:2025-01-25 07:53:07 出处:百科阅读(143)
【华夏网综合报道】央行在日前发布的审慎2011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谈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管理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在总量适度的调控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央行有效保持合理的进步社会融资规模。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强化这是宏观宏观央行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审慎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并根据经济景气变化、管理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的提高适度调整,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在谈及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时,有专家分析,从某种程度上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重点都是防止经济波动过大对金融体系的威胁。宏观审慎管理可以弥补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在某些领域的缺陷,对货币政策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弥补现有工具在应对金融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中的不足,提高货币政策在实现抗击通胀、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目标上的有效性。与此同时,仅靠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来应对金融失衡远远不够,货币政策可以为宏观审慎政策提供必要的支撑,通过建立稳定的经济环境,降低失衡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针对失衡利用利率、公开市场等政策工具进行逆周期的操作,保持经济金融平稳运行。
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央行从2009年年中即开始研究进一步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措施,2011年,通过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政策结合起来,既重视利率等价格型指标变化,也重视货币信贷增长状况,并运用信贷政策、差别准备金、调整按揭成数等手段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注重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加强风险提示,有效地促进了货币信贷平稳增长,提升了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2011年前三季度,面对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央行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先后6次上调存准率共3个百分点,3次上调基准利率共0.75个百分点,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平稳回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入10月份以后,针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价格涨幅逐步回落等形势变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暂停发行三年期央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优化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有关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三农”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支持。“宏观审慎管理主要强调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调性、前瞻性。逆周期调控方式,实际上是通过政策的调控来降低经济波动的空间,减少经济波动对社会的影响和冲击。”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要加强微调,微调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放松银根,也不在于放松总量政策。预调、微调是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原则。
也有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互为补充的体制机制,发挥中央银行在加强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手段。“实现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有机结合,重点是加强金融机构内控,坚守风险管理底线;丰富监管线条,扩大监管领域,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将理财业务和信托业务等对市场风险敏感性较高的产品纳入监管体系。做到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相结合,加强风险防范与丰富监管线条相结合。”
下一篇:深学精思 细悟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