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难,东南孔雀向西飞
时间:2025-01-25 05:04:09 出处:热点阅读(14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杨 贵阳报道
如今贵州的东南劳动力俨然成了“香饽饽”,不但每月三四千元的孔雀工资难再激起他们走出家门的欲望,就连用工企业也要看他们的向西“脸色”。
与往年春节一过民工成群结队奔赴沪、招工难杭等地极不相同的东南是,今年这些返乡的孔雀民工突然在这初春时节候鸟般地选择了“栖息”。大量民工闭门不出,向西急坏了等待复工的招工难长三角众多企业,不少浙江老板春节一过就急急地赶赴贵州接人,东南有的孔雀企业甚至干脆谋划把工厂直接搬到贵州来。
专家认为,向西浙企一路追赶民工而落户贵州,招工难显现出劳动力自我主导力量开始进一步加强,东南市场结构也因人的孔雀主动性增强而出现明显变化。
骤然升温的浙企落户潮
“往年在大年初七初八的时候,这些民工就会赶到厂里复工,可今年电话打了好几遍也不见他们回来的意思。没办法,我只好赶过来。”从事环保设备制造的浙江科鑫集团董事长金纪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说,他的工厂大约有600多名贵州工人,如果这些工人都不回厂子上班,他的这家浙江业界领军企业甚至就要面临停产。
贵州省浙江总商会的副会长王斌向记者透露,大年初五初六的时候,他就接到了好几拨来自浙江企业界朋友的求救电话,让他在贵州招一些工人到浙江,“走了好几个县,人也没招到几个,今年招工实在太难了。”王斌说。
“按理说3000多元的工资已不算低了,可现在的贵州工人还是很难请出山,我只有考虑在贵州建厂,在这些工人的家门口上马生产线。”金纪星说。据他介绍,他已与贵州黔南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联系,根据当地的招商引资政策,他的企业正在开发区内征拨土地,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兴建车间,而他的这一举措得到了这些返乡的贵州员工支持。
本报记者在贵州省浙江总商会会长叶森林处了解到,今年由于缺少劳动力,浙江诸暨的一些珠宝生产企业和浙江海宁的皮革加工企业,已开始移师贵州。一方面往年这些企业的用工大量来自贵州,他们已熟练掌握生产加工工艺,另外贵州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已在多年的合作中建立了良好的雇佣关系,在大量贵州民工不愿走出家门的情况下,众多浙江企业开始考虑在贵州建厂或设立加工基地。
据本报记者了解,浙江海宁皮革企业在贵阳建立销售商场的基础上,正与相关工业园区建立设厂联系。而作为浙江商人在贵州最大的民间团体——贵州省浙江总商会,在众多浙企因追赶民工而落户贵州的情形下,也正与贵州金阳新区和清镇市等地商定建立浙商工业园,集中接纳来黔落户浙企。目前,该商会已成立贵州浙商集团专司运作。叶森林会长称,这一波“落户潮”将涉及各类企业近100家,用工量在10万人左右,涉及服装、珠宝、家具等行业。
输出地变回流地
用工荒看似突如其来,其实近一两来贵州的劳动力输出每年都呈下降之势。
据贵州省统计部门初步统计,2009年全省劳务输出量为560万人,而从2010年起每年都锐减150万人左右。贵州省(工商联)商会副会长徐琨认为,大量的民工不愿走出家门的主要原因是贵州推行工业强省战略所带来的就业市场的变化,在“加速转型、加快发展、推动跨越”的贵州工业化背景下,贵州几乎每个县域都设立了工业园区,大量工业企业的进驻,为解决劳动力的就地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然在家门口挣的也不少,干吗要选择外出?
王三江是贵州清镇麦格乡的农民,春节前他携妻和村里出去打工的十多位民工一起从浙江东阳回来。如今,家门口出现了一个铝矿加工厂,懂得车床技术的他和同乡们很快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如今,像王三江这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返乡民工成几何数字增长。据徐琨介绍,贵州的劳动力去向主要是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的一些城市,其中尤在浙江居多,这些民工在浙江打拼几年下来,已掌握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技术,某种程度上讲浙江企业为贵州培养了一大批产业工人,而正是这些产业工人的迁徙却牵动了众多浙企的神经。
“劳动力迁徙引发企业移动并不是坏事。贵州相对开发较晚,各种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而电力、矿产等能源资源富集又是贵州的一大特色,东资西渐既利浙企又利贵州,是双赢的好事。”徐琨说。他认为,这种具有产业技术的劳动力转移必将在更大层面牵引企业转移。
在徐琨看来,依靠低价劳动力赚钱的现象正在消亡,随着东部产业转型、制造业西移,以及西部大开发“十二五”的重新布局,都将促使劳动力市场出现拐点,而逐步使劳动力向西部转移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