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方案公布:2020年底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时间:2025-01-25 07:17:47 出处:时尚阅读(143)
最近,生活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垃圾利用率达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分类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公布目前,年底垃圾分类的回收现状是怎么样的?《方案》将如何解决垃圾分类可能存在的问题?
垃圾分类工作推行多年,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北京市某住宅小区,生活上居委会社工马先生一听说记者是垃圾利用率达来采访“垃圾分类”情况的,眉头就有点紧。分类方案他们一直在做垃圾分类的公布工作,比如挨家挨户发放分类垃圾桶、年底组织宣传活动等,回收但感觉效果不如人意:
马先生:我觉得现在这个小区应该做的生活上挺好,至少你问居民知不知道垃圾分类,垃圾利用率达他会告诉你垃圾是分类方案应该分类的。但具体实施起来,一个可能是自觉性的问题,另外一个是垃圾回收相关部门的方法可能也会导致居民执行起来有些困难。
马先生反映的“垃圾回收相关部门的方法”导致居民执行难,这个问题戳中了痛点。比如,一些地方没有建立完备的垃圾回收体系,即便垃圾经过分类,也很难进入不同的资源回收产业;还有的地方分好类的垃圾一上车,又混在了一起,导致分类徒劳无功。
事实上,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工作已经历时多年,早在2000年,就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8个城市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各地也有很多方案和做法,但推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建立健全相关规定和标准,提升全民参与度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垃圾分类成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和全民参与的程度。
刘建国:借用木桶理论做一些分析——法治是垃圾分类这个木桶的底,这个底目前还不是非常牢靠;全民参与率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垃圾分类成效的好坏。另外,板与板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有漏水的缝隙。
这次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在直辖市、省会城市等重点城市,城区范围内将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在这些地方,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达到35%以上。
对于《方案》中提到的“引导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居委会社工马先生的看法是,需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二是居民参与的自觉性低。
多样方式培养居民习惯,国外做法值得借鉴
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杨海英表示,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宣传、激励和约束的手段缺一不可:
杨海英:居民的引导过程中,就是激励和约束的机制,约束就是通过立法。我们已经在开展有关垃圾分类的立法调研,强制分类的城市,可以先行制定地方性的法规;同时,也要建立激励机制,比如积分、绿色账户等,这些都由各地方因地制宜地实现。
在培养居民的习惯方面,一些国外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有的国家定期的垃圾清运车只清运没有塑料制品的垃圾,一旦发现里面有塑料,就不给清运。而塑料垃圾,要由居民自己送到指定的回收点。这样,至少把塑料类的垃圾首先分了出来,环保的压力就减少了一大半,居民们也会尽量少使用塑料。分出塑料之后,再慢慢分别的东西。长久坚持,垃圾分类就会成为习惯,成为风俗,不分类的人则会感到不适,也就开始分类了。
垃圾处理已成城镇化建设短板,可引入社会资本解决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程会强:
垃圾的问题已经跨越了地域,成为城市、区域之间发展共同的障碍。要想解决垃圾问题,必须打破传统行业的界限,打破传统地域的界限,引入社会资本,这是我们实现传统环卫行业改革和振兴再生回收利用行业的一个有效的利器。我们在解决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采取特许经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公开招投标以及BO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