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青训情未了,李军解读三高之道
时间:2025-01-25 03:55:22 出处:热点阅读(143)
特约记者左瑞报道5月8日,年青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高中U17组北区预选赛结束第三轮的训情争夺,北京人大附中三高1比0战胜遵化益众中学,未李以三连胜赢得A组榜首之争。军解三高领队李军称,读高他们这次派出两支队伍征战男子U17组,年青除了在香河赛区以俱乐部身份参赛,训情另一支在唐山赛区以“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未李名义出战。
由于首届中青赛人大附中在男子U17组16进8的军解比赛中点球负于浙江职业俱乐部,最后名列第11名,读高获得本届赛事直接入围全国64强赛的年青资格。两支队伍同时参加预选赛,训情派往唐山的未李队伍实力更强,也被寄予更高的军解期望;而征战香河的这支队伍年龄较小,以高一、读高初三的学生为主,重在锻炼成长。
1992年12月26日,全国第一家校园足球俱乐部人大附中三高创立时,即将从北京体院(北体大前身)毕业的李军正在该校实习。第二年他正式入职,开始了30年的教练人生。55岁的他笑称自己虽是在编教师,却30年没上过一堂体育课。如果以一届中学生球员6年的培养周期来计算,眼下在香河的这批队员,是他所带的第五拨孩子。
已经毕业的历届三高队员,少部分成为职业球员,大部分升入大学。但据不完全统计,三高俱乐部创立以来输出的各级国字号球员超过40人,而投奔中超、中甲的球员近80人。这一可观的数字,凝结着三高30年的足球心血。
第三轮榜首之战,13号李俊豪为人大附中三高攻入制胜一球
读书能成就更好的球员
每逢毕业季,看到有的孩子明明有能力踢顶级联赛,却选择进入高校,身为足球人的李军会觉得有些惋惜。但另一方面,这位“三高人”对“三高”的理念又有深刻的认同。“足球圈不少人知道‘三高’说的是道德品质高、文化素养高、运动水平高,其实这三条要求是有顺序、有优先的。”他说,品德在每个行业都是第一位的,但在三高俱乐部,“宁可让孩子不踢这足球了,也得先做好人,读好书。”
为了消减学训矛盾,人大附中为足球班配备了全校最强、国内顶尖的文化师资,安排针对性的教学,并且这些老师的业绩与足球班的平均分数线挂钩。另外,学校还对“半训半读”进行过8年的连续探索,即足球班高中学制4年,每日半天训练、半天学习。后来,因为相关政策变化,这一尝试不得不终止。
每次出征,包括这次赴香河、唐山双线作战,专职班主任都跟到赛区,第一时间和学校、基地进行沟通,给队员安排收看课程网络录播的时间和地点。没有比赛的上午,队员们都在会议室上网课,晚上则抓紧时间写作业刷题。
人大附中三高第三轮首发阵容
作为体教融合的先行者、校园足球的兵工厂,人大附中三高俱乐部辉煌的背后,教练、老师、学生的成倍付出往往被人忽略。“不管孩子们毕业后去了哪儿,中学这六年,每个人都过得非常辛苦。”
家长们对读书的意义各有主见,李军也有自己的观点。“队员在球场上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优秀的球员得有这东西,才能快速解决场上的问题,控制比赛的局面。”他认为这也是国内球员普遍缺乏的东西,而且这种欠缺,文化课老师和足球教练都无法弥补,“这种思维根本没法教,你得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去领悟和运用。”
根据他多年的观察,有的队员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了这种思维能力,“我发现他们通过认真学习文化、刻苦训练足球,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养之后,才具备了这种思维,这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觉得这才是足球最能让孩子们终生受益的东西,也是读书对踢球作用很大的有力证明。
他相信一旦有了这种“足球思维”,文化学习也会如虎添翼。谈及队员以“三高”标准毕业后的去向,据他所知,“如果在职业联赛和清华北大之间做选择,队员百分之百会接着读书;要是大学低一个档次,他们多半愿意成为职业球员。”
校园足球值得大力深挖
李军不仅相信“读书与足球互益”的观点,更深信校园对中国足球意义非凡,“我觉得全国那么多的校园里,真的有不少好球员,只是我们的培育方法和教练水平还有限。”他说,自己带过的两届球队中,初一入队时就能大致断定会有那么几个孩子能踢职业足球,但每个六年的轮回过后,走进职业队的总会多出几人,“我们教练也在反思,难道是咱看走眼了?”
这个问题反复思量了很久,他所能找到的答案是:和职业俱乐部梯队相比,尽管培养目标、训练模式各异,但校园足球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比如队员的文化素养更高,未来的选择余地更大。
中场休息时,李军(左一)和教练组一起做战术分析
李军承认,三高俱乐部的发展初期,在生源、资金、政策、师资、硬件方面占有巨大优势,不仅有机会代表北京、甚至国家出征中学生大赛,还曾是中国足协原有青少年赛事中唯一的学校军。但他否认外界关于“首都球队近水楼台”的误解,“三高之所以长期一枝独秀,主要原因是几任校长对足球的重视,对俱乐部工作的全力支持。”
俱乐部当前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生源范围已从全国缩减至北京市,再缩小到海淀区;长期冠名赞助商四年前因股权被收购而终止了合作,资金投入就此收紧……与此同时,外部竞争明显加剧:石家庄二中、河南实验中学等校园劲旅纷纷崛起。去年诞生的中青赛,更让数百支校园球队无障碍地涌入全国最高水平的青少年竞赛平台。
“光看这次来香河的队伍,有的学校以前都没听说过,有的只是周末足球训练班,都能打这样高规格的全国比赛,这放在两年前完全不可想象。”赛事的包容性、对手的多样性、比赛的高质量让他感到振奋,“近几年,我们拿冠军、争名次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校园足球的希望也越来越大,因为大伙儿都赶上来了。”
上一篇:“夜间下班路,太有安全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