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油沦陷低端 农业部调研拟扶持
时间:2025-01-25 02:44:15 出处:知识阅读(14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姚 芳 北京 湖北报道
《华夏时报》记者独家获悉,菜籽持农业部刚刚对湖北油菜籽的油沦业部种植和加工情况进行了调研,而进一步扶持油菜籽的陷低政策有望在6月份出台。
今年4月,端农调研国务院提高了油菜籽的拟扶收储价格。但这仅仅是菜籽持个开始,5月26日,油沦业部据知情人士透露,陷低国家将加大对国内以国产油菜籽为原料的端农调研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
据本报记者了解,拟扶一方面国家将对国内油菜籽加工企业实行差价补贴,菜籽持避免因托市收购所带来的油沦业部国内油菜籽竞争力减弱,同时兼顾农民收益和企业采购积极性;另一方面,陷低国家也将进一步扩大营销价的端农调研补贴范围,促进国产油菜籽加工企业的拟扶发展。
菜籽油困局
湖北是我国油菜籽种植第一大省,但在本报记者随机采访的几十名省内消费者中,竟很少有人说出菜籽油的品牌。
一位农村出身的荆州市民告诉本报记者,除在农村用过菜籽油外,在城里安家十多年了,就从来没有使用过菜籽油。湖北巨源油脂公司也反映,由于公司规模小、没有自己的小包装品牌,公司生产的优质菜籽油只能销往低端市场,主要供应农村和餐饮业。
“菜籽油价格高,加工水平不如其它品类的油,自然不好销售。”武汉中百商储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以菜籽油为主的调和油或纯菜籽油品牌在卖场很少,纯菜籽油销售只占食用油市场不到5%份额。”这位负责人拿出一瓶菜籽油和一瓶大豆油,他比较说:“两瓶都是5升的,菜籽油色深,60多元一瓶,大豆油50多元一瓶。”
湖北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省现有一定规模的油脂加工企业300多家,而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仅有15家。由于规模不大,菜籽油加工至今没有一个覆盖全国市场的知名品牌。
“尽管近年来我国油脂工业迅速发展,产能急剧扩张,但大部分油菜籽加工企业仍规模偏小,缺乏市场知名度。”农业部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据介绍,全国目前共有油菜籽加工企业8000多家,年加工能力超过9000万吨,但90%以上的加工企业加工能力都在100吨以下,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比较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差。
补贴乏力
“在油菜地看到的是一群高龄妇女在收割。”刚刚从湖北调研回来的上述农业部人士这样告诉本报记者。该人士解释说,我国油菜籽生产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用工相对较多,尤其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用工紧张,用工成本上升。
本报记者从湖北省农业厅了解到,由于小麦和其它的农作物机械化程度较高,而油菜的收割只能靠人工,劳动力成本大,效益低,老百姓不愿意种植,部分地区菜籽种植地已经转种小麦。而就全国而言,油菜籽的种植面积也将会减少,预计今年国内的油菜籽产量将会减产100万-150万吨。
“补贴也没有及时跟进。”上述知情人士称。据介绍,国家对油菜籽的直接补贴力度很小,仅有每亩10元的良种补贴,“5年来补贴政策一直没变。”而小麦的补贴却从几年前的10元涨到了现在的100元,远高于油菜籽的补贴力度。
该人士表示,要想提高油菜籽的地位,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油菜籽的补贴力度。他的这个建议早在去年的一次会议上就提出了,“把油菜籽的补贴提高到40元/亩,当时领导是认可的,觉得建议很好,农业部还将建议上报了,结果财政部门没批。”他说。沦落低端
“我省的油菜籽优生率世界第一,但遗憾的是我们抱着‘金娃娃’讨油吃。”湖北省农业厅油菜首席专家田新初忧心忡忡地对本报记者说。
据介绍,我国优质菜籽油的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并超过了国家一级标准和国际标准,营养成分与“植物油之王”橄榄油相当,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国际油菜理事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告诉记者,油菜浑身都是宝,双低油菜粕是价值相当高的蛋白粉,菜籽饼粕复合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菜籽肽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高血压和抗艾滋病等生物活性。
“菜籽油目前已成为美国市场最受欢迎的食用油。”傅廷栋指出,美国、加拿大科学家研究证明,食用双低菜籽油的人胆固醇总量比常规饮食人群低15%至20%,其心血管病发生率也相应减少。
记者随机采访到的一些消费者,都知道食用植物油对健康有益,但对哪一种植物油更有益于健康,则没多少人知道。至于芥酸是怎么回事,一般的消费者更不了解。商场里出售的菜籽油,也都没标注芥酸含量,或者标明是低芥酸菜油。显然,在我国,油菜籽和菜籽油的价值并没有体现,本该走上食用油品类顶端的菜籽油,却在低端市场里做了一块垫脚料。
湖北省一家油脂企业反映,多数菜籽油作为四级毛油被贱价销售,走云贵,入巴蜀,最终成了火锅底料,还有一部分精炼的菜籽油,进入到了调和油的队伍中,帮助其他省市品牌食用油“打天下”。据介绍,毛油好卖,所以很多湖北企业“图方便”,专做批发市场,而本地零售市场一直被色拉油、花生油占据,鲜见菜籽油。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杨湄副研究员认为,长期以来,油脂加工行业在国内大都是粗加工,产品是大路货,企业成了农民的“搬运工”。
上一篇:关爱留守儿童 携手奉献爱心
下一篇:对标对表补短板 不折不扣抓整改